日常生活與分佈
鄒族分佈
◎境界與面積:
阿里山鄉位於嘉義縣東部,海拔由三六O公尺至三、九九七公尺之高山地區。阿里山鄉(山地行政區域)面積為四二七.七一平方公里,佔全縣總面積(一九五、一三九.四五平方公里)約百分之二二,其中達邦、來吉、里佳、山美、新美、茶山等村供原住民使用之山地保留地,面積僅六、三八八公頃。
◎鄒族傳統地名及其意義及分佈:
阿里山區的原住民,自稱為鄒(COU或TSOU)意思是人或人類,一般學者將鄒族分為南、北二群,北鄒包括特富野(Tfuya)、達邦(Dabangu)、魯富都(Luhgu)、以及已消失的伊母諸(Imucu),前兩群主要分佈在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達邦、樂野、來吉、里佳、山美、新美、茶山等七個村,其中樂野、來吉是屬於特富野的小社,里佳、山美、新美、茶山是屬於達邦的小社。此即是構成阿里山鄒族的主要人口。
◎鄒族的頭目:
頭目一詞是日人稱呼土著首長的用語,阿里山鄒族語稱Peongsi,亦即部落之王,部落首長或族群之長的意思。在原始部落裡,頭目是︰能力、權力、尊貴與榮耀的象徵,頭目的生命事實上與部落族的生命是一體的。今日頭目比起部落時代,頭目所承受的矛盾、壓力更大。
根據內政部在民國八十年統計鄒族人口共6192人,阿里山鄉3664人,以上為北鄒人應是北鄒人,合計4770人。北鄒各亞群各為自主性部落組織,各有其領域、部落首領、軍事領袖、男性會所、歲時祭儀及聚落體系,也各不同的方言,儘管如此,社會結構相當一致。
阿里山鄉各村落高度
村落 |
保留地高度(M) |
主聚落高度(M) |
豐山 |
|
750 |
十字 |
|
1550 |
阿里山 |
|
2040 |
達邦 |
250-1750 |
952 |
特富野 |
840-1560 |
1000 |
樂野 |
650-1700 |
1180 |
里佳 |
740-1570 |
1075 |
來吉 |
660-1230 |
863 |
山美 |
370-1190 |
508 |
新美 |
300-990 |
560 |
茶山 |
260-1600 |
435 |
現今產業
鄒族人以前是種小米和地瓜還有打獵,我們還會揉獸皮做衣服。現在還是會打獵,但是比較少了,也不會拿來做衣服,通常只吃肉。種的東西有愛玉、竹筍、山葵還有高山茶等等…,是拿來賣的。小米和地瓜還是有種,但是也比較少了。這裡的人大部份是種田,有時候要到山上的田裡工作好幾天才會回家,也有些人開餐廳、民宿…。
◎食物:
以前吃的食物有小米.地瓜.山豬肉…,這些東西是靠族人打獵,或是種植而成的.我們每次打獵,都要祭拜天神,把祂所養的動物分給我們一些。收成稻米的時候,要祭拜小米女神,謝謝祂讓我們的小米長得很豐盛。現在吃一些蛋豆魚肉類,像是我們吃魚.肉.青菜這些之類的。
◎衣服:
衣服的材料有布.獸皮,我們的布是用我們這邊的東西和平地人換成的,獸皮的作法是先用曬乾,再用野獸的油脂給它整平。現在的衣服是和一般人一樣。有祭典的時候,我們才會穿傳統服飾。
◎居住房舍:
以前住的房子是用黃藤.杉木.赤陽木.茅草.竹子所做成的,我們一般的屋子的牆壁.屋頂是用竹子.茅草,庫巴就是用杉木.赤陽木.木榭蘭.茅草。現在我們都是用水泥.磚塊。我們的家族祭屋是用山木或是竹子。
◎行:
以前是用走的,現在都是用車子.機車。我們特富野有一個古道可以通到自忠古道,是日據時代日本人運送檜木的地方。如果要帶東西就用方形椎籠來帶。
◎娛樂:
以前還沒有電視的時候,小孩子都用竹子做成童玩來玩,有竹槍.小弓箭。晚上,我們小孩子就聽老人講故事。現在我們都在玩流行的玩具,或者是看書.打電腦.看電視.玩象棋.散步.玩電動.上網聊天之類。大人就是聊天.喝茶.喝酒.偶爾也會玩電動.上網聊天.玩象棋.散步。
◎要做的事:
早上,大人都要耕田.捕魚.打獵.砍材,晚上就會喝酒聊天。女生就要在家裡學織布.洗衣服。現在不必打獵.學織布,大人都要上班耕田或捕魚。
◎教育:
我們以前得教育是實際操作,像是男生跟爸爸去打獵,捕魚。女生在家裡跟媽媽學織布。